知否知否,月季叶上有洞!
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
没有接触过大自然
没摸过树的皮
没踩过干而脆的落叶
我就没办法教他美术
因为他没有第一手接触过美。
这句话是对大自然最美的赞美!本次我们主题《探秘月季花》,孩子们在观察月季花时,故事发生啦……一、“哇”时刻——发现月季叶上的洞洞。
午饭过后和孩子们一起去散步,闻着花香来到了月季花花田里。粉红色月季花好漂亮啊!突然诺诺大叫起来:“快看,快看,这片月季花的叶子上有洞洞。”诺诺的发现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围观,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
钺钺说:“这个洞洞是谁咬的?是虫子吃的吗?”
豪豪用力的点头说:“月季花叶上的洞洞是会是蚂蚁咬的吗?我看见有蚂蚁在树枝上爬呀爬。”
欣欣说:“月季花叶上的洞洞是被蜘蛛咬的,上面有蜘蛛网。”
小杰说:“蜗牛毛毛虫也喜欢吃叶子的。”
带着种种疑问,孩子们回到了教室,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大自然以及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对这些事物的探究最能激发孩子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热情。我们要让孩子经常接触大自然,为孩子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条件,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感染和带动孩子。
二、大猜想——求证月季花叶上的洞洞
1.到底这些洞洞是怎么来的?
猜想:月季花叶子上洞洞到底是什么咬的呢?
孩子们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画下来。于是,孩子们在美工区开始新的创作之旅。雷佳怡在月季叶边上画了一只蚂蚁、诺诺画了一条毛毛虫在吃树叶。图图则画了一片许多的洞洞月季花叶和一只蜗牛。悦悦在一片树叶上面画了许多甲虫在啃月季花叶。欣欣认为月季花叶是被蜘蛛咬的。
孩子们在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中,才能自主探索、自由表现,这是很重要的。虽然由于技能方面的原因,幼儿的创作不是很完美,但是每个孩子都积极的投入到了活动中,并能在活动中大胆猜象、大胆创作,而且把月季花叶边上有刺的特征也画了出来,说明他们观察的很仔细。
我觉得这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最大的收获,同时孩子的技能技巧在创造性表现活动中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2.家园合作,亲子网上调查。
大家的猜测对吗?我们怎么知道月季花叶子是被这些虫子咬的呢?诺诺说:“我们可以上网查一查。”钺钺说:“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也可以找。”第二天孩子带来了他们的调查结果。
通过打开电脑一查,“吃月季花叶的虫子有哪些”,马上就出现了很多虫子吃月季花叶的图片,“看,那个绿色的虫子躲在月季叶下面偷吃。”“那只黑色的大虫把月季叶都吃完了。”“那个好像是刺毛虫,它吃叶子还刺人的。”“一只红蜘蛛正在啃月季花叶呢!”孩子们一个个把自己观察到的分享给大家听。通过上网查一下,小朋友们认识了蚜虫、红蜘蛛、毛毛虫等吃月季花叶的虫子。
关于“月季花叶上的洞洞是被什么虫子咬的”,幼儿将自己的问题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在分享中,每个幼儿都带来了自己探寻的答案,这样的交流为幼儿提供多种经验的融合;在倾听同伴的发现中,也获得了新的经验,同时还增强了幼儿表达、倾听及沟通的技能。在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的发现,并及时梳理幼儿的经验和想法,让幼儿不断建构新的经验。
三、急探索——寻找月季花叶上洞洞的秘密
1.绘本里的发现
“那我们花园里的月季花叶到底是谁咬的洞呢?”这一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幼儿新的探究兴趣,那该怎么来帮助孩子们寻找这个答案呢?孩子们的经验是什么呢?蔡欣宜小朋友在阅读区有了新发现,她在书架看到了绘本《世界上最温馨的家》,里面有关于切叶蜂咬月季花叶的事。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力过去,原来切叶蜂咬下月季花叶是回家筑巢,它咬的月季花叶上的洞洞是半圆形的。孩子们对这个绘本故事很感兴趣,争抢着要看。结合观看切叶蜂切视频,孩子们对切叶蜂了解的更多了。于是在益智区投放了相关排序卡,让幼儿都了解切叶蜂用月季花叶筑巢的故事。
2.月季花田里的发现
但是仅仅是这些文字图片资料,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可这时细心的徐俊彦发现,切叶蜂咬的月季花叶洞跟看到的月季花叶上的洞不一样。
《指南》指出: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索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想知道到底什么虫吃月季花叶可以进行实地大调查。
孩子们再次来到月季花花田里开始了“虫子大搜寻”,这一次孩子们找的特别仔细,有的在月季花树的树枝上找,有的在每片叶子上找,有的在泥土上找,丝毫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在寻找中,眼见为实,孩子们观察到了一只*色的毛毛虫在吃月季花叶,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孩子们都在说着找到了吃月季花叶的虫子,这时,欣欣也有了自己的发现,“大家快来看呀,在叶子的嫩芽上有一些小小的绿色的虫子,是蚜虫吗
珊珊:“我们是不是要把它杀死”?
图图:“我看到爷爷会用一个桶,放点药和水喷喷,虫就死掉了。”
钺钺:“那个月季花树叶被坏的虫吃光了,月季花就会死掉的。”
孩子自发的讨论生动有趣,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丰富的想象,而且在孩子的表述中其实提升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而且当他们无法确认正确的答案时,他们已经学会了主动求助,并且很积极的去寻求正确的答案,这个其实就是孩子认知能力、学习品质的一种发展。而且,回到教室以后,可能是因为孩子们是带着问题去找答案的,所以孩子们看视频的时候也特别的认真,急于寻找灭虫的方法。其实,孩子的世界存在着各种想象,“用什么方法能安全有效的消灭月季花叶上的虫子呢”这一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幼儿新的探究兴趣。孩子们的经验是什么呢?
四、想办法——消灭月季花叶上的虫虫。
1.讨论:那我们怎么消灭这些月季花叶子上的虫子呢?
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根据讨论的内容,用图谱的形式进行记录,可行的方法就打“√”,不行的打上“×”。孩子们想到了很多种方法,又在网上找答案,可以用药剂喷洒消灭虫子;还可以用辣椒、烟蒂、大蒜等浸的水来喷洒灭虫。孩子们的商量后,觉得在幼儿园喷杀虫剂和打药水不安全,对小朋友身体没有好处。从安全方面考虑对自制烟蒂浸的灭虫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自制并喷洒杀虫剂。
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带着收集到的烟蒂开始制作起来。烟蒂放入瓶里,倒入水,盖好瓶盖,放两天,泡出来的水就可以用来灭虫子了。两天时间,瓶子里的水颜色产生了变化,颜色越来越深了,打开闻一闻,烟的味道好浓好浓,孩子们说:“这么刺鼻的味道,人闻得真受不了,虫子应该很快能被杀死。我们赶紧去试一试吧!”
3.杀虫剂。
孩子们来到了月季花花田里,开始对月季花叶进行喷洒,叶子上的虫子慢慢不动了。在孩子们的辛勤劳动下,帮助月季花解除了虫害。
4.活动延伸
至于月季花树枝上抓到的那只毛毛虫,孩子们把它带回了教室里的自然角里进行观察和喂养,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五、思考感悟,提升活动内涵。
知否知否,月季叶上有洞!这个课程故事源于我们活动的一次偶然的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一段时间对洞洞月季花叶的探索与发现,我们一步步的将疑问化解,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指南》指出: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通过探索、劳动,幼儿获得了成功感、自信感,也感受到大自然付给劳动者以慷慨报酬,同时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周围环境的情感。
完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