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钻石是二十世纪最精彩的营销骗局,那么护肤则是二十一世纪最完美的营销案例,不仅榨干了女孩们的钱包,同时还伤害了女孩们的脸,而钻石起码还让人短暂地看到了爱情。
精彩的钻石营销
物以稀为贵,但钻石本身产量并不少,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稀缺价值。
但钻石的价格,不买各位恐怕也是知道的。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戴比尔斯公司提出的一句广告语“TheDiamondisForever”,其中文翻译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并且通过各种影视剧输出、明星带货让钻石不仅仅是钻石,而是看不到摸不到却需要被证明存在的爱情。
当然,强化钻石与爱情之间的联系的同时,戴比尔斯公司也通过垄断钻石市场控制钻石的产量,以便成就钻石在市场上的稀缺价值。怎么控制?就类似于沙特和俄罗斯商量石油减产来控制价格一样,只不过石油控制失败,而钻石则成为了女人最好的朋友。
钻石营销的厉害之处,在于将一颗平平无奇的小石头(也可能是大石头)打造成了俘获女人、掏空男人的“定情符号”,成为了婚姻生活必不可少的仪式感,让人们为莫须有的价值心甘情愿、自然而然的买单。
更上一层楼的护肤营销
但,钻石营销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教科书了,而二十一世纪的营销最佳主角提名,一定少不了“护肤营销”。
提名的理由也很简单,硬生生培养了人们原本没有甚至根本不需要的护肤习惯,完成了“护肤是社会人的必修课“”的市场教育,让护肤成为“精致的猪猪男孩女孩”的标配,从而让消费者为这个习惯不断的买单。
可能会有人急着反驳,什么叫做根本不需要的护肤习惯?护肤怎么就不必要了?那痘痘不得去,黑头不得除,美白不得有啊?
对于这些人而言,护肤确实已经是和吃饭喝水一样必要的生存习惯了。不护肤的话,脸就可能出现干燥、脱皮、长痘、长斑、衰老、过敏等各种乱七八糟的毛病——仿佛皮肤是个脆弱的小孩,却忘了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组织,皮肤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抵御外界物质的伤害。
所以,你在看起来必要的习惯,到底是真正的“必要”,还是只是被商家包装起来、让你以为的“必要”呢?
这其实和詹青云在《奇葩说》里面说的“你以为的精致到底是谁给你定义的呢?”。正如被洗脑固化下来的“精致”导致了你的“穷”。
那么,这种像吃饭喝水一样的习惯又是从何时、如何被培养出来的呢?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所有不必要的消费习惯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发展,消费者有闲钱了,而商家也有能力去生产多元化的商品来满足原本不被重视或者没有被挖掘出来的细分需求。比如这个护肤,改革开放之前的女性再爱美,也首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