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氪
“颜值经济”越来越火热。
暴利、潮流、时尚、爱美、明星,这些关键词组成了人们眼中的医疗美容行业。
作为互联网医美的头部平台,新氧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热门影视中,植入到《乘风破浪的姐姐》、《婆婆与妈妈》、《二十不惑》,更有“人气浪姐”伊能静、金莎、郑希怡入驻发布美丽日记。
在综艺的宣传下,新氧平台的热度再次提升,《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期新氧站内自然流量同比增长%,新氧趁势上线了抗衰节大促活动,期间平台热玛吉订单量同比增长%。
新氧美肤体验官伊能静与新氧CEO金星在新氧直播间(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医美造势火热,但其实医美机构的净利润却是一副冰冷的状况,去年大陆地区的平均净利润直逼-9.25%。
更为令人惊讶的是,这不是偶然的负利润,医美机构净利润连年走低,从年的7%,逐年下降到年的-4%,再到去年的-9.25%,五年来持续下降。
是什么造成了医美行业和玩家净利润之间的巨大反差?医美行业又将如何发展呢?36氪尝试拆解其中奥秘。
医美趋势火热,下游净利冰凉
整体医美行业是火热的,这毋庸置疑。
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年市场体量仅有29.8亿元,-年CAGR为29%。
昨天登陆创业板的医美企业爱美客,它的首日股市表现也引发了轰动。爱美客的发行价格为.27元/股,首日收盘价.1元/股,涨幅直逼.56%,成为又一家大涨的医美股。这家企业处于医美行业的上游,生产用于面部软组织修复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钠。
与火热的行业相比,医美机构的净利润却出乎意料地低迷。事实上,这些负净利润的玩家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下游,主要是民营医美机构、大型医美连锁、医院整容科。
由于下游集中度低,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有大量新玩家涌入,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玩家持续亏损,形成了下游负净利润的局面。
图片来源于国海证券
依据国海证券的整理,-年大陆地区医美机构净利率出现亏损且亏损面出现扩大,体现出医美行业竞争之异常激烈。
高客单价,为何赚不到钱?
医疗美容动辄数千上万元的产品售价,怎么会使医美机构不赚钱,甚至有的公司连年亏损呢?
经过一番拆解,我们发现盈利主要“贡献”给了营销和人员管理成本。这个道理,似乎和某些理发店有点相近——精装修的门面让理发店开出高昂的标价,过量接待员和理发师不停推销办卡,员工的成本又让标价彻底难以下降,如此循环。
为了更好地探究原因,我们尝试从上市医美企业的财报中解读其中奥秘。
主医院的鹏爱医疗,从总部深圳辐射到全国多地,在深圳、广州、上海、杭州、重庆、海口、惠医院和医生团队。
从鹏爱医疗的财报来看,该公司的特点是利润率高,但净利润低。年,鹏爱医疗的毛利润高达5.93亿元,年毛利润则为5.03亿元,毛利率一直保持在66-68%之间。但看净利润,年净利润只有1.38亿元,年更是净亏损2.53亿元。是什么导致了高额支出呢?
医美国际(鹏爱医疗)年财报
销售成本占据支出榜首,年销售成本高达毛利润的66%,年这个数据更是飙升到了84%,主要的盈利都流向了销售推广费用,这包括了大量的销售人员、线上线下渠道推广。翻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