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肤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别让正规医美死了
TUhjnbcbe - 2023/6/9 21:21:00

题图

视觉中国

三个月打一次水光针,坚持了两年的Anny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有小半年没踏进医美机构的门了。

在疫情慢慢过去后,原本需求被压抑的消费者,才开始重新走进医美机构的大门。

复苏在五一节期间达到了一波高潮,近期,医美内容平台新氧发布了“五五小长假”医美预约数据,数据显示:平台内假期前预约状况火爆,环比增长29.97%,其中,轻医美项目的预约量占比约60%,玻尿酸、除皱瘦脸、脂肪填充、医学美肤、牙齿美容等轻医美项目成为爆款。

而据花呗发布的数据显示,在5月13日至19日期间,医美、体育健身、教育网课、日用品等实用型和自我投资型消费大幅上涨%以上,其中医美消费增长%。

这些数据显示着,医美行业正在恢复以往的热闹。

但在过去的4个多月时间里,对于很多医美从业人员来说都是惊险的、脆弱的,而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小型医美机构也经历了一段十分艰难的日子。

仅三成盈利,正规机构处境尴尬

年寒冬中,只有30%的医美机构是盈利的,但钱,很多被大型医美机构和“黑医美”赚走了。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Mobdata发布的《医美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以艺星、美莱、伊美尔等为代表的大型连锁机构,凭借制度化管理、技术优势和资本运作,争夺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相比较集中度高、较为规范的头部机构,医美下游机构存在集中度低、业务分散等特性,竞争十分激烈。

这场竞争中,正规的中小型医美机构又争不过“黑医美”。艾瑞研究表明,黑产渠道佣金比例高达70%及以上,黑医美渗透在各个合法渠道截流用户。

近期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提到,年,中国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行业12%,在这12%的合法机构里,依然存在超过15%的超范围经营现象。

而在医美行业的医生中,合规的医生仅占行业28%。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针剂的假货、水货大行其道,非法注射屡禁不止,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即每3支针剂中就有2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

长期以来,“黑医美”对消费者产生了巨大的伤害。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事故高发于黑医美机构,平均每年黑医美致残致死人数大约在十万人,且多数消费者投诉、报案无门,维权难上加难。

“黑医美”不仅损害了行业声誉,还挤压了正规医美机构的生存空间,如果正规机构一直干不过“黑医美”,那么医美产业会陷入恶性循环。

在这种行业现状下,谁来拯救正规中小型医美机构?

如何绝地求生?

《白皮书》中提到,在年-年间,行业高速发展,大量机构涌现,年则是行业放缓的转折点,大量中小机构面临盈利难等问题。

同时,市场呈现供需不匹配的状态,从需求侧看,消费者难以识别合法机构与医生,从供给侧看,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因医疗、运营人才缺失导致获客难、客情难维系等问题。

从获客这个层面看,很多医美机构的运营思路是存在问题的。

仔细回忆一下,从年医美消费市场化之后,我们能看到的医美广告有多大变化?无非是一个美女或医生作为主体人像,或者简单粗暴“9.9元小气泡、99元水光针”的特价推广,出没在地铁站、公交站等区域。

如今,越来越多医美机构有转型线上的念头,但它们更多是将线上平台当做营销入口,销售思维严重。

结果是,除了八大处、上海九院这医院,以及联合丽格、伊美尔、华韩等大型机构,能被消费者真正记住的医美机构寥寥无几。

就算以低价项目吸引消费者到店,“拔单”(二次开发客户促进消费)的概率并不高。小气泡、针剂类等微整形项目虽然有固定操作周期,较为高频,但以低价吸引来的价格敏感消费者,自然也容易被更低价吸引走。

而一旦上升到隆鼻、轮廓等手术类项目,医美的医疗属性就占了绝对上风——消费者显然更重视安全性,注意力往往被更专业的机构和医生吸引。

这与我们在逛淘宝时的心态区别不大。日常用品货比三家、性价比为王;品质安全很重要的,大家往往还是会去品牌旗舰店内购买,价格虽贵些,但也安心写些。

市场拥挤导致的激烈价格战,并不会给机构带来实际收益,获客成本倒是不断攀升。据悉,医美机构的平均获客成本已经超过了元,流量却依然大部分流向头部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绝地求生?

从客户的需求来考虑。《白皮书》中提到,口碑和资质是医美用户选择机构及医生时的主要考虑因素。67.7%的医美用户在选择机构时主要考虑机构的资质和知名度/口碑,而在选择医生时,口碑与评价是医美用户最看重的(65.9%),其次为医生的职业资质(64.7%)及医生经手成功案例(62.0%)。

这是正规机构的优势。而如何把这种优势宣传出去?

做好内容或许是一个方法。

停止价格战,在宣传上减少销售倾向,将机构的优势,例如资质、产品、医生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在选择平台上,竞价广告这种简单粗暴的模式,曾为医美行业带来巨大的流量,但在精细化运营时代,明显有些过时了,且其获客成本不断高涨,也是中小机构很难持续承担的。同时,很多渠道都有黑医美,正规*基本难以与之抗衡。

《白皮书》提到,更为合适的环境,应该是医美垂直平台,因为大多会核实进驻机构及医生的资质,对平台内容分享实行严格监管,黑医美难以渗透。

“内容平台天然具有用户重复访问、留存的特征。而电商平台,用户可能就在消费时才会去访问,他的平时天然流量是比较低的。”新氧董事长兼CEO金星如是说。

金星的说法,也验证了为什么新氧必须做出庞大的媒体矩阵:7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让正规医美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