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五月是一年里的*金时节。在这美好的初夏,人们穿行车水马龙里,漫步皇城砖瓦时,不难发现盛放的月季花。此时,我斗胆写写月季来凑个热闹。
纵观历代咏赞月季的诗词歌赋,无外乎“花落花开无间断”“花开不遗月”“一枝才谢一枝妍”……仿佛月季只是隐遁于世的沉默者,兀自花开花落不怨不尤,亦或是平日司空见惯的缘故,以至于给它起的名字都是“月月红、长春花、四季花”一类俗名儿。然而,每逢情人佳节,不懂浪漫的月季偏要以“玫瑰”之名担当起爱情使者,凭借马卡龙般清新的花冠、墨绿厚质的哑光叶面、娇俏多姿的紧凑株型,带给佳人温馨真挚的幸福感受。
难道市面上拿月季冒充“玫瑰”?
要解释清楚这件事,还得从它们的共同祖先说起。
——归本溯源
蔷薇属大约有余个物种,是世界重要的观赏植物。北起阿拉斯加,南到墨西哥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就连非洲北部都有它的身影。蔷薇属拉丁名为Rosa,野蔷薇(Rosamultiflora)、月季(Rosachinensis)、玫瑰(Rosarugosa)为属下3个不同的种。根据抚顺出土距今约四千万年前始新纪蔷薇叶化石证据考证,我国是蔷薇属植物的起源中心。
古时候,诗人们从不掩饰对蔷薇花的喜爱之情,这点从文人墨客留下的作品中不难窥见一二。大约在唐代,蔷薇由单瓣品种向半重瓣、重瓣演变并迅速发展。刘禹锡在《蔷薇花联句》道出蔷薇花“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文中描写的蔷薇具有花期长、开花连续的种种特性显然也是月季花所具备的。
——崭露头角
到了宋代,宋祁第一次在《益都方物略记》记载蜀地的月季花:“月季花即东方所谓四季花者,翠蔓红嫣,蜀少霜雪,此花得终岁,十二月辄一开,花亘四时,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故常守。”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述月季:“月季一名‘卡春花’,一名‘月月红’,一名‘斗雪红’,一名‘胜春’,一名‘瘦客’。灌木,处处有之,人家多栽插之……花有红、白及淡红三色。白者须植不见日处,见日则变红。逐月一开,四时不绝,花千叶厚瓣,亦蔷薇之类也。”
清代时期,月季经过异花授粉与蔷薇植物自然杂交,产生了性状稳定的变种,其数量一度呈井喷式增长。此外,它以持续开花、花色丰富的显著优势从蔷薇花中脱颖而出。
——焕然新生
十八世纪后半叶,中国月季花漂洋过海传入欧洲,园艺师通过杂交赋予了本地蔷薇一年开花多次、色彩绚丽及香气浓郁的特性,相继培育出波特兰蔷薇、波旁蔷薇、香水蔷薇。十九世纪杂交长春系月季盛行,将欧洲的古典与浪漫再次推向新的高潮。当时,它们形态特征已极为出色,唯有遗憾的是无法四季开花。直至年,由法国育种学家吉尤成功培育的杂交茶香月季“法兰西(LaFrance)”实现世界月季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现代月季的正式诞生。从此,它以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占据着全世界的花园
。
20世纪80年代后,长期的品种间相互杂交对现代月季品种改良的潜力已十分有限。专家指出,只有从古老月季和野生蔷薇上下功夫,通过远缘杂交方式引入蔷薇属其他种类的优良遗传资源,才能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月季品种。由此可见,作为现代月季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中国古老月季的价值经时间洗练愈发得到彰显,十分必要对中国古老月季资源进行搜集、保存和研究。
——月季与玫瑰
月季与玫瑰血统极近,常常被大家搞混。然而,这对姊妹花在植物学分类中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我们可以从它们的“枝、叶、花、果”上进行识别区分:
枝:月季枝条皮刺较稀疏、花柄长。而玫瑰枝条布满密集的细刺、花柄很短,细小的刺毛如同一根根锋利的小钢针,呃……不太适合赠与情人;
叶:它们的花枝都为复叶,月季的小叶为3~5片,而玫瑰的小叶为5~9片;月季的叶片表面光滑。而玫瑰的叶片具绒毛、褶皱,摸上去有种涩涩的粗糙感;
花:月季花单花顶生,也有数朵簇生的,色彩极丰富,花径可达8厘米以上,四季开花。而玫瑰花单生或簇生,花色多为紫红、粉红和白,香气较月季更浓,花瓣更易脱落,仅一季开花;
果:月季的果实呈圆球状,而玫瑰的则为扁圆状。
该图片来自网络
因而可知,植物学意义上的玫瑰,不是花语所指的玫瑰,恰如“玫瑰花”非彼玫瑰。现代月季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吸纳了馥郁芳香、重复开花、抗旱聚花等蔷薇属的优秀基因,以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占据着全世界的花园。
作者:豆子
美图:枫林之旅
编辑:枫林之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