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荧光增白剂的美白面膜。新京报记者王远征摄
本期专家:李铭泽,美容护肤专家
面膜行业新标准不仅从源头打击了不规范的生产行为,督促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更对整个美容市场安全环境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和消费者理念不断提升,化妆品行业市场日益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也逐渐完善。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了包括面膜在内的五个化妆品行业标准,并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公布了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苄索氯铵、尿囊素三种化妆品用原料和脱毛霜(乳)的新行业标准,并以QB/T-替代面膜行业原有标准QB/T-。值得一提的是,QB/T-从产品分类、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包装、保质期等多方面详细规范了面膜技术标准,将对市场及消费者产生怎样影响呢?
面膜载体不应含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消费者需求决定市场的走向,爱美人士对于护肤功效的追求不断更新,促进着美容行业消费结构的升级。近年来,面膜以其便捷的使用性和高效性成为人们日常护肤中不可缺少的产品,伴随着技术发展,市面上各类材质的面膜层出不穷,从最初的贴片式到啫喱、泥膏和泡沫,功效也从简单的补水保湿革新到抗皱提拉、控油祛痘、美白修复等,逐渐丰富着消费者的选择。在面膜类护肤品迅速崛起的当下,质量和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其发展关键,市场环境复杂、厂商良莠不齐、违规使用添加剂等多方面因素造成“黑心面膜”屡屡出现,使用者轻则出现肌肤泛红、过敏现象,重则导致肌肉萎缩,甚至会造成器官损害,对身体损伤极大。
其中,荧光增白剂的添加一直是面膜行业的敏感话题,过去两年中多家媒体都曾曝光过面膜含荧光增白剂的事件,不仅涉及国内的卡美斯,还有韩国LEAD-ERS、MEDIHEAL等品牌。此外,